24節(jié)氣丨立秋:暑不曾遠去,而秋已立來

來源:大地仁咨詢???? ?公司動態(tài) ????|???? ?2020-08-07 13:58:00
“一葉梧桐一報秋,稻花田里話豐收。雖非盛夏還伏虎,更有寒蟬唱不休。”今天(8月7日)是立秋,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第十三個節(jié)氣,,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(jié)氣。"秋"就是指暑去涼來,意味著秋天的開始。但俗語有云“立秋不算秋,天涼白露后”,意指立秋雖然意味著秋天的開始,卻沒有“秋天”的涼爽,目前仍然是三伏天時節(jié),高溫仍未散去,而真正能涼快下來,估計要到白露節(jié)氣了。
立秋三候
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:“一候涼風至;二候白露生;三候寒蟬鳴。”
涼風至丨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,此時的風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熱風。
白露降丨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。
寒蟬鳴丨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。
立秋習俗
曬秋丨曬秋是指農民在秋季豐收時節(jié)晾曬豐收的農作物和果實,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。湖南、江西、安徽等地生活在山區(qū)的村民,由于地勢復雜、村莊平地極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、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(tǒng)農俗現象。發(fā)展至今,全國不少地方的這種曬秋習俗慢慢淡化,但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,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。
秋忙會一般在農歷七八月份舉行,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。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、變賣牲口、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。其規(guī)模和夏忙會一樣,設有騾馬市、糧食市、農具生產市、布匹、京廣雜貨市等?,F今把這類集會叫做“經濟貿易交流大會”。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、跑馬、耍猴等文藝節(jié)目助興。
貼秋膘丨指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,并和立夏時體重對比。因為人到夏天,缺乏胃口,飯食清淡,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,稱為“苦夏”。秋風一起,胃口大開,就想吃點兒好的,補償夏天的損失。補的辦法就是“貼秋膘”,首選吃肉,所謂“以肉貼膘”,如白切肉、紅燜肉、燉雞、燉鴨、紅燒魚以及肉餡餃子等。但吃肉需適量,高血壓、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。
啃秋丨啃秋,又稱咬秋,即在立秋之日啃吃西瓜,意用西瓜“啃”去余夏暑氣,“啃”下“秋老虎”,迎接涼爽的秋季。
秋社丨漢族節(jié)日,始于漢代,在立秋后第五個戊日,約新谷登場的八月,是為秋社。官府與漢族民間皆于此日祭祀神報謝。立秋后第五個戊日,陸游有《秋社》詩云:“雨余殘日照庭槐,社鼓咚咚賽廟回。又見神盤分肉至,不堪沙雁帶寒來。”在一些地方,至今仍流傳有“做社”“敬社神”“煮社粥”的說法。
食秋桃丨在浙江杭州一帶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。每到立秋日,人人都要吃秋桃,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來。等到除夕再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,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。
立秋養(yǎng)生
古人有“春夏養(yǎng)陽,秋冬養(yǎng)陰”“春生夏長、秋收冬藏”之說,養(yǎng)生應當順應四時,才能達到身體康健、延年益壽的目的。
精神調養(yǎng)丨立秋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,此時養(yǎng)生應以“收養(yǎng)”為原則。要盡量做到內心寧靜,神志安寧,心情舒暢,切忌悲憂傷感,即使遇到傷感的事,也應主動予以排解。同時還應收斂神氣,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。
起居調養(yǎng)丨立秋之季應遵循“早臥早起,與雞具興”的原則,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,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,且防收斂之太過。立秋乃初秋之季,暑熱未盡,雖有涼風時至,但天氣變化無常,晝夜溫差逐漸變大,即使在同一地區(qū)也可能出現“一天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的情況,要注意防暑降溫。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,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,盡量少用空調。早晚清涼時分開窗通風,保持室內空氣新鮮。
飲食調養(yǎng)丨秋天宜收不宜散,要盡量少吃蔥、姜等辛味之品,適當多食酸味果蔬。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,以滋陰潤燥者??傊?,秋季時節(jié)可適當食用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枇杷、菠蘿、乳品等柔潤食物,以益胃生津。
運動調養(yǎng)丨進入秋季,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,可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選擇不同鍛煉項目。宜挑選輕松、平緩、活動量不大的項目,如太極拳、五禽戲、慢跑、爬山、呼吸訓練、快步走等。不宜做運動量較大的運動,尤其是老年人、小兒和體質虛弱者。
 
暑不曾遠去,而秋已立來。雖然仍是難熬的三伏天,但涼爽的秋天總會來的。若無閑事掛心頭,一年都是好時節(jié)。順應四時,享受每一個季節(jié)與節(jié)氣帶給我們的驚喜,這樣就好了。